首页 > 最新动态 > “北斗+智慧农业”试点助力小麦单产提升47.6%,“人工智能+农机农艺融合”种出吨半田
最新动态
“北斗+智慧农业”试点助力小麦单产提升47.6%,“人工智能+农机农艺融合”种出吨半田
2025-05-165

协会欢迎各单位莅临考察 

智慧农业中试基地、智慧农业产业创新中心

联系电话:15210358675


智慧农业支撑小麦单产提升47.6%

沙土盐碱地种出吨半田

514日,“‘北斗+智慧农业’支撑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试点工作”2025年全国首个小麦测产验收结果发布。小麦平均单产提升47.6%,“北斗+智慧农业”试点测产地块平均小麦亩产693.4公斤!测产地块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智慧农业中试基地。该基地通过基于智慧农业+农机、种子、肥料、农药全要素的技术集成在盐碱化倾向的沙土地上、种出了吨半田!据悉,该基地夏玉米平均亩产854公斤。不久前,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北斗+智慧农业”支撑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试点工作启动以来的首场全国性考察观摩会也在该基地举办。

本次测产由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组织,由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顾问、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赵广才担任组长,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首席专家田有国,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正高级农艺师王超、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马新明、研究员刘万代、安阳市农业农村局农技推广研究员杨正海、内黄县正高级农艺师陈德林等专家共同组成的专家组完成。

测产专家组长、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顾问、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赵广才在田间测产

测产全程严格遵循农业农村部《全国粮食高产创建测产验收办法》,测得示范田平均小麦亩产694.3公斤。对比测得农户自种田平均小麦亩产470.4公斤。全体测产专家组专家对测产报告进行了签字确认,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顾问赵广才在测产总结会上宣读了结果。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首席专家田有国等专家在基地对麦粒进行清点

“人工智能+农机农艺融合”

形成技术到位、装备匹配的能力体系,

提升单产、赋能企业、造富农户

田间测产后,各专家在智慧农业产业创新中心对本次测产验收进行了总结交流。

基地执行单位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智慧农业产教融合专委会秘书长潘超、首席科学家李迅博士介绍中表示:智慧农业中试基地玉米和小麦连续取得好的种植结果,背后是“精准决策+精准执行” 的数字农业能力体系,由“人工智能+农机农艺融合”技术体系支撑。其中精准决策能力包括:土壤地图、产量地图、数字巡田、墒情监测、遥感、导航等技术;精准执行能力包括:精准播种、精准施肥、精准施药、精准灌溉、精准耕整地的作业执行。

“当前各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与产业变革,协会开发共享智慧农业中试基地就是通过‘人工智能+农机农艺融合技术’赋能企业从单品供应商升级为方案供应商、从价格竞争升级为价值竞争、从各自为战升级为协同发展。近期还将专门启动‘人工智能+农机农艺融合’系列活动组织农机企业与智慧农业企业持续对接共同升级产品、开拓市场。”潘超秘书长说。

“农业农村部大面积单产提升实施方案的一个核心是‘四良’融合,关键是要提升技术到位率和装备匹配度。让种植主体来直接掌握技术是很困难的,今天这个基地就解决了这个问题,把各要素集成融合起来了。基地的做法值得总站在推广工作中借鉴。希望智慧农业中试基地进一步发挥对先进装备和技术的筛选作用,更好带动周边农户发展。”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正高级农艺师王超在交流中指出。

对标国际一流小麦单产目标,

把技术越做越好、把农服越推越广

“‘北斗+智慧农业’试点工作好就好在体现了新质生产力。智慧农业中试基地与周边农户相比,显著优势是集成了现代科学的种植方案,实现单产提升是必然的、可见的!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今天大家共同见证了智慧农业的成果,看到了我国农业下一步发展的空间潜力。这个项目成果应进一步推广,扩大到全内黄县、安阳市、河南省、乃至全国相似的生态区。” 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顾问、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赵广才在总结中对基地小麦的单产提升给予了高度肯定。他还指出,小麦是河南农业生产的重中之重,河南拥有全国小麦的高产纪录。对标国际小麦高产记录突破一千公斤,河南有希望!希望基地的技术越做越好、越推越广。

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

联合省市县农业管理部门、智慧农业专委会、企业

共建智慧农业新生态,服务农业农村重点工作

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研究与规划处工程师康婷在测产总结中指出:鉴于去年的良好成效,今年“北斗+智慧农业”在地区上、品种上均有所扩充。今天河南试点的小麦单产提升成效,打响了2025“北斗+智慧农业”支撑小麦单产提升试点工作的第一炮。针对智慧农业时代复杂技术体系对农业职业化的要求与农户兼业化之间的矛盾,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一直呼吁探索出一批区域智慧农业解决方案,真正服务于农业农村重点工作。今天的单产提升成果再次验证了,当前正需要信息中心、智慧农业专委会和企业一起构建智慧农业时代的新生态。

据悉,“‘北斗+智慧农业’支撑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河南省内黄县试点由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共同指导。还得到了安阳市委、市政府领导及市农业农村部门的大力支持。由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中国农药工业协会、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中国种子贸易协会、内黄县人民政府联合成立工作组,由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智慧农业产教融合专委会、内黄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北京大蚯蚓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河南省农机协会牵头执行。基地集成了多家企业的技术成果,包括农机及农机具企业:长垣市冠硕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农芯科技有限公司、内黄县栓利农机专业合作社、青岛中瑞云数科技有限公司、格兰农业设备(大庆)有限公司、阿玛松农业机械(天津)有限公司、马斯奇奥(青岛)农机制造有限公司、中科滕森(山东)智能装备有限公司、陕西科丰农业机械有限公司;灌溉企业:山东圣大节水科技有限公司、耐特菲姆(广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武汉霖阳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德邦大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天成宝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黑龙江东部节水设备有限公司、河北沛雨灌溉设备科技有限公司;肥料企业:新洋丰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都云图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史丹利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数字农服企业:北京大蚯蚓农服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种子企业:郑州永聚福农业有限公司、山东鲁研农业良种有限公司、河南百农种业有限公司、滑县昌盛科技种业有限公司、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华皖种业有限公司、河南圣禾农业有限公司;农药企业:四川年年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成都新朝阳作物科学股份有限公司等。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