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协会欢迎各单位莅临考察
智慧农业中试基地、智慧农业产业创新中心
联系电话:15210358675
一、智慧农业支撑
玉米、小麦单产双提升20%!
人工智能+农机农艺融合协作
在沙土地种出吨半田
三夏期间,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智慧农业专委会的智慧农业中试基地小麦测产验收结果发布。小麦平均亩产632.4公斤,小麦平均单产提升20%!测产地块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据悉该基地夏玉米平均亩产854公斤,基地通过智慧农业集成技术构建的人工智能+农机农艺融合体系在盐碱化倾向的沙土地上种出了吨半田!据收获后检测,在实现吨半田的同时该地块有机质、土壤氮、钾含量均有显著提升,磷超标现象缓解,同步实现了土壤改良,为下一季玉米生产打下良好肥力基础!
本次测产由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组织,进行了小麦机收的全田实收测产,并形成全地块的产量地图。
据悉智慧农业中试基地还配套有目前全国最大的智慧农业产业创新中心,基地以智慧农业为技术底座,融合了农机、种子、肥料、农药全要素的技术集成,截至目前有33家企业作为中试伙伴围绕玉米和小麦在基地上进行了产品开发与市场开发。基地单产提升成果受农业农村部肯定,承接了农业农村部北斗+智慧农业专题现场观摩、吸引了多个省市的农业管理部门和农高区陆续观摩。基地的高品质、标准化农产品供应能力,吸引了粮食、饲料行业的多家农业龙头企业前来考察洽谈合作建设优质优价的农产品供应链。
二、人工智能+农机农艺融合协作推进
“技术+产品+应用+模式”全方位创新
智慧农业中试基地取得显著成效的背后是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智慧农业专委会推出的“人工智能+农机农艺融合协作体系”。该体系是面向全行业开放的协作平台,包括“作物、农服、创新”三大协作方向。匹配了智慧农业中试熟化(概念验证)平台;农机制造、经销企业转型诊断;智能农机技术经理人培训;智能农机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等诸项行业服务。该体系孵化了智慧农业中试基地的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应用创新、模式创新等一系列农业新质生产力落地。
(一)技术创新方面:
智慧农业中试基地以按生态区、按作物开发属地种植算法模型为主线。将模型支撑的农业精准决策与生产中的精准执行相融合,形成覆盖作物全生产周期的技术体系,包括土壤地图、地力提升、耕深监测、精准播种、变量施肥、病虫害数值预报、精准用药、数字巡田、墒情管理、收割机测产、产量地图等系列技术。
(二)产品创新方面:
智慧农业中试基地孵化了三个方向的产品创新,包括:
1、农业数字产品创新:形成了支持社会化数字农服的数据服务平台(农业多源数据云平台)。
2、农机、农资实体产品创新:为智能耕整地机具、精准灌溉设施、精准播种机械、精准施药机械、精准施肥机械、智能测产传感器搭建了农机中试熟化场景。为种子、农药、肥料搭建了农资中试熟化场景。
3、农服产品创新:已在河南、河北等地区推出敢对种植结果负责,能提供全程托管的数字农服。
(三)应用创新方面:
在作物单产提升种植技术集成方案中创新性的应用了农业数字技术+四良融合,验证了比单一的四良融合对作物单产提升的支撑更有效。构建了“精准决策+精准执行”的能力体系。创新性的应用于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建设中,培育了数字农服新型主体。
(四)模式创新方面:
1、农业新技术转化、新产品开发的模式创新:智慧农业专委会构建了从百亩中试基地,到产业创新中心展示培训,再到万亩农服大面积推广的中试熟化、概念验证的完整科技转化体系。解决企业、院所有技术无产品的堵点、有产品无市场的痛点。
2、数字农服市场推广模式创新:智慧农业专委会以“农业数字技术+农资+农机服务组织”的新结构,形成数字农服新业态,孵化一批新型区域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解决农机、农资经销商陷于区域销售商的单一业务内卷式竞争,面对数字农服新机遇,不敢转型、不能转型的难点。
3、农业产业链价值模式创新:智慧农业专委会构建了“细分作物+数字农服+农业订单”更有竞争力的农业链条结构。以数字农服标准化服务为组织纽带实现中小规模生产者的标准化、批量化生产,满足农产品下游采购单位对农产品“稳质稳量”供应链的刚需,最终实现农产品优质优价,带动农民增收。
4、区域政府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创新:智慧农业专委会打造了“以技术突破带动农民增收、带动企业增效,最终带动产业增量”的有效益、可持续的农业新质生产力产业集群发展模式。解决各地政府在招商引资、产业集群培育中吸引力不足的卡点。
与协会合作方式
协会的智慧农业中试基地、智慧农业产业创新中心已向全行业开放,常年举办智慧农业相关会议及培训活动,全年可接待有农业园区建设、技术成果转化、产品智能化开发、市场推广拓展等需求的各单位到访参观。同步“智慧农业会客厅”也在每篇文尾开通了智慧农业问诊咨询服务,留下需求的单位,智慧农业专委会将在当日进行咨询回复。并为有进一步需求的单位提供面对面问诊和上门培训服务。
三、“人工智能+农机农艺融合”创新协作,
形成技术到位、装备匹配的产品体系
创新协作方向是“人工智能+农机农艺融合”主要协作方向之一:主要是以推进农机、农资等投入品与智慧农业技术深度融合创新、形成新产品、创造新市场。包括人工智能+农机农艺融合体系下的智能农机协作体系、品种与订单种植协作体系、精准施肥协作体系、精准病虫草害管理协作体系、精准灌溉管理协作体系。
与协会合作方式
安阳市内黄县的智慧农业中试基地与数字农服体系面向全行业开放,是开展“创新协作”的主要载体。各单位按以下三步具体参与:
1、报名参与:协会欢迎所有需要农业技术转化,需要推广玉米、小麦相关农机、农资产品的单位与协会智慧农业专委会联系,提交要中试熟化的技术和产品信息。
2、中试熟化:智慧农业专委会将择优列入基地的种植计划并在示范基地试用。在中试熟化全过程中智慧农业专委会还将为入选单位提供技术补短板、产品优化组合、市场定位咨询等深度服务。
3、应用推广:对作物增产提质效果确切的产品和技术将被写入年度更新的玉米、小麦种植指南,在大面积农服中优先洽谈应用合作。
目前重点征集的合作范围有:
1、基于灌溉处方图的合作,智慧农业专委会已具备资源是行业有竞争力的土壤墒情仪、以及黄淮海地区的小麦/玉米轮作数字需水规律。征询的合作伙伴是:500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1万亩以上的管水托管合作社,以及灌溉设备制造企业。
2、基地基于土壤地图和施肥处方图的合作,智慧农业专委会已具备资源是20元/亩每个种植季的土壤地图监测,并提供地块级的底肥和追肥建议。征询的合作伙伴是:500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1万亩以上的施肥托管合作社,以及肥料制造企业。
3、基于秸秆还田的耕地质量提升合作,破解黄淮海地区秸秆禁烧难题,智慧农业专委会已具备资源是掌握了全套秸秆还田稳定提升耕地质量确保单产提升的技术体系,征询的合作伙伴是:拟把秸秆还田的耕地质量提升合作纳入单产提升示范项目的政府合作,以及深耕、深翻、重耙灭茬、免耕播种等机具企业合作。
4、基于数字巡田的无人机追肥、无人机喷药合作,智慧农业专委会已具备资源是低成本数字巡田技术,以及以数字巡田为基础的多源数据融合形成处方图能力,征询的合作伙伴是:有意愿发展“低空经济+智慧农业”场景的县域政府,以及农业巡田、施肥服务、喷药服务无人机制造企业合作。
在智能农机协作方面,例如播种作业通过北斗导航+数字决策和监测技术对播种机的播深、行距、株距、播量进行了全过程精准管理。利用无人机巡田系统在2-6小时内实现田块内数据处理和平整度、墒情、营养、长势、倒伏等多种指标出图。加上气象预测、墒情监控、区域病虫数值预报、卫星长势监测共同形成了支持县市全域的低成本社会化服务的数据基建。
在精准灌溉管理方面,播种后设置土壤墑情传感器监测0-20厘米耕层水分变化情况,以决定灌溉时机和极端天气的影响;结合卫星巡田数据判断整体水分状态,基地水分状况明显好于周边农户。
在品种品质与订单种植方面,例如采用了数字模型进行选种,为玉米制定了与属地自然条件匹配的种植密度、产量目标。为小麦制定了适时晚播策略,避免了越冬旺长。通过精准病害管理,解决玉米小麦常规种植管理下,真菌毒素经常性超标问题,确保订单交付。
在精准施肥方面,例如实现了施肥作业按处方图施肥,精准变量作业,还同步提升了地力。
在精准病虫草害管理协作方面,例如通过气候性智慧农业预测技术,对条锈病、白粉病、茎基腐病、赤霉病进行重点管理。
四、“人工智能+农机农艺融合”农服协作,
构建“数字技术+农资+农机服务组织”
引领农机经销商向区域数字农服中心
农服协作方向是“人工智能+农机农艺融合”主要协作方向之二:主要是补全当前农服组织的能力体系。构建“农业数字技术+农资+农机服务组织”的结构,孵化出具有未来竞争力的数字农服组织。
与协会合作方式
在农服协作体系中,协会智慧农业专委会将重点赋能培育一批更有竞争力的数字农服组织。扶持一批数字农事服务的样板(玉米、小麦为主)。正在拓展数字农服业务的农事服务组织、农机经销企业、制造企业等均可与协会智慧农业专委会联系争取以下三方面支持:
1、帮助企业培训企业数字农服必备的“精准决策+精准执行”能力体系,并提供必要的软硬件产品支持。
2、帮助企业对接玉米、小麦农服托管订单、玉米、小麦收购订单。
3、为企业提供农机、农资供应链支持。
在农服业务向“敢对种植结果负责、能提供全程服务的数字农服”升级过程中也面临着实际问题,包括:精准决策技术+精准执行装备不配套,缺乏熟练的专业操作人员,提高农产品标准化、农服托管集单困难、难以形成投入大于产出的闭环。(农产品高品质、标准化的收益兑现困难)针对这些问题:智慧农业专委会日前经梳理基地已形成了《数字玉米密植滴灌单产提升集成技术(17项)》《数字小麦单产提升集成技术(21项)》。总结出精准决策能力10类,精准执行能力7类:
智慧农业专委会已开始将上述“精准决策+精准执行”能力体系赋能给农服组织和新增农服业务的经销商、制造商。已在2024年的智慧农业大会上成立了数字农服联盟。安阳市在市域、县域各级成立了农机手工会组织。接下来将通过农机手专题培训班、建设数字农服样板中心、数字农服万亩样板基地等系统性举措,形成多场景、成规模、大面积熟化应用的生态。
目前智慧农业中试基地输出的“人工智能+农机农艺融合”技术服务体系已在河南、河北、北京、内蒙等地的玉米和小麦生产中得到大面积推广与应用,覆盖面积已突破数万亩,服务对象包括种植大户、大型种植企业、合作社等。
五、“人工智能+农机农艺融合”作物方向,
构建“作物+数字农服+订单农业”
产业协作方向、联农带农、构建新生态
作物协作方向是“人工智能+农机农艺融合”主要协作方向之三:主要是形成“作物品种+数字农服托管+订单农业”的高质高效的农业生态。主线是让好技术产出好粮食,让好粮食卖出好价格。作物协同方向是一切农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能够落地、市场化的根本基础和效益转化的总出路。智慧农业专委会已依托智慧农业中试基地成立了:玉米人工智能+农机农艺融合协作联盟;小麦人工智能+农机农艺融合协作联盟。并正按作物条线推动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与协会合作方式
智慧农业专委会已赋能了可执行数字农服的社会化服务示范队伍。在河南正在推进一批千亩数字农服示范样点。
目前拟重点合作的领域有:
1、基于数字化种植管理+籽粒直收+烘干的低毒素玉米产业体系合作,已有资源数字化种植管理+籽粒直收+烘干的低毒素玉米示范样板打造,征询的合作伙伴是:需在黄淮海地区建立稳定供给的饲料生产企业;
2、基于数字化种植管理强筋小麦产业体系合作,已有资源数字化种植管理强筋小麦(粉质曲线)示范样板打造,征询的合作伙伴是:需在黄淮海地区建立稳定强筋小麦供给的面粉生产企业。
党中央、国务院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中提出的“培育链条完整、协同联动的智慧农业集群”。在后续工作中智慧农业专委会将持续推进“人工智能+农机农艺融合”协作体系。在10月26-28日于武汉举办的2025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上,联合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等单位设立专题展区、呈现智能农机、单产提升的系统性解决方案并召开配套论坛。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引导农机行业的各企业,从单品供应商升级为农业方案供应商、从价格竞争升级为价值竞争、从各自为战升级为协同发展。
据悉智慧农业中试基地得到了农业农村部相关单位、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安阳市委市政府、内黄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与指导,由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中国农药工业协会、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中国种子贸易协会、内黄县人民政府联合成立工作组,由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智慧农业产教融合专委会、内黄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北京大蚯蚓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河南省农机协会牵头执行。基地集成了多家企业的技术成果,包括农机及农机具企业:长垣市冠硕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农芯科技有限公司、内黄县栓利农机专业合作社、青岛中瑞云数科技有限公司、格兰农业设备(大庆)有限公司、阿玛松农业机械(天津)有限公司、马斯奇奥(青岛)农机制造有限公司、中科滕森(山东)智能装备有限公司、陕西科丰农业机械有限公司;灌溉企业:山东圣大节水科技有限公司、耐特菲姆(广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武汉霖阳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德邦大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天成宝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黑龙江东部节水设备有限公司、河北沛雨灌溉设备科技有限公司;肥料企业:新洋丰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都云图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史丹利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数字农服企业:北京大蚯蚓农服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种子企业:郑州永聚福农业有限公司、山东鲁研农业良种有限公司、河南百农种业有限公司、滑县昌盛科技种业有限公司、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华皖种业有限公司、河南圣禾农业有限公司;农药企业:四川年年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成都新朝阳作物科学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