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与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壮阔征程中,农机化始终是驱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关键力量。2025年,一场备受瞩目的农机行业年度盛会——由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联合主办的2025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以下简称“国际农机展”),将于10月26日在湖北武汉盛大启幕。国际农机展拥有60余年的深厚底蕴,此次将在规模与服务升级上有哪些亮眼表现?
图为2024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开幕式
紧扣政策脉搏 展会践行使命担当
多年来,从中央一号文件,到农业农村部及相关部委出台的一系列惠农政策,均为农机化发展明晰了方向,构筑起坚实的政策支撑。国际农机展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深入钻研政策要点,并将政策导向切实转化为实际行动,充分发挥全球性的农机商贸与品牌传播平台、农机信息集聚与交互平台、产业政策与学术交流平台、现代农业科技与装备集成示范平台的桥梁与纽带效能。
在智慧农业领域,国际农机展已连续三年将其列为重点主推板块。在农业农村部的悉心指导下,主办方精心组织实施,使得该板块在过往展会中收获了良好反响,成为行业关注焦点。今年,展会进一步开拓创新,紧密结合当下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新趋势,在智慧农业板块中巧妙嵌套新能源板块。据中国农机流通协会副秘书长兼展览业务部主任柳松介绍,目前已有涉及电池和电气化领域的十余家新能源企业报名参展。与2023年相比,智慧农业和新能源板块的参展企业数量实现了150%的飞跃式增长,从最初的十几家迅速扩充至近五十家。这一数据充分彰显了展会在引导行业顺应政策方向、推动新兴技术应用方面的强大引领力。
同时,为贯彻国家在农业生产精细化方面的政策要求,展会今年特别设置了精量播种和精量施肥展区。该展区创新地与大型综合类企业统一规划布展,不仅全方位呈现三大主粮耕种管收的全流程机械化解决方案,还将融入农产品初加工环节展示内容,致力于打造一个集专业化、综合性、产业融合性于一体的特色展区,助力农业生产各环节紧密衔接,实现提质增效,切实将国家政策转化为推动行业发展的实际成果。
观众在2024年中国国际农机展上观摩智能农机相关产品
直面市场挑战 展会亮点频出
近两年,虽然农机市场疲态明显,面临着诸多挑战,但企业参展却十分踊跃。
“今年首次参展企业比例大幅增长,接近30%,创历史新高。随着新兴企业不断涌现,跨界企业积极入局,新能源、智慧农业、零部件企业快速崛起以及行业洗牌加速,市场格局正经历重塑。”柳松说道。
今年,农机核心零部件及零配件领域尤为突出,参展企业数量出现逆势上扬,增长幅度近30%,且报名热潮仍在持续。这一现象深刻反映出行业对核心技术自主研发与升级的高度重视,以及农机后市场的蓬勃兴起。全行业众多知名企业参展,更为零部件展区增添了重量级筹码,有望带动行业内更多关于核心技术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
在展位规划上,主办方为提升展会整体形象与展示效果,做出了大胆且富有前瞻性的决策。今年展区的二层展位仅向特装企业开放,约1000家优质企业将获得优先分配权,这将极大提升展会的整体品质与视觉效果。同时,考虑到零部件行业后市场的崛起,主办方将零配件标准展位迁移至室外展区,并搭建4个大棚,为零配件企业提供4万平方米的展示空间,进一步优化了展会布局,适应行业发展新趋势。
“回顾2024年4月26日开启展位申报,第一批截止到6月13日时参展企业达到2500家。而今年,申报截止日期缩短至5月20日,参展企业数量已与去年6月13日的数据持平。展览部的工作节奏也大幅提前,6月中旬便已启动展位分配工作,较往年整整提前了半个月,这直观地体现出企业对本届展会的强烈期待与积极参与的决心。”柳松感慨道。
截至目前,此次申报企业数量已远超3000家。
升级国际交流 促进全球合作
国际农机展始终秉持开放、包容的国际化视野,积极构建全球农机行业交流合作的大平台。今年,外资企业参展热情高涨,不仅往年参展的外资企业悉数回归,部分国际知名品牌也将首次亮相展会。同时,除了传统的意大利展团、德国展团和韩国展团外,新增的日本展团将为展会注入全新活力。此外,部分外资零部件企业同样表现出浓厚的参展意向,这将进一步丰富展会国际化元素,促进全球先进农机技术与理念的深度交流与碰撞。
在观众邀约方面,展会筹备工作同样亮点频现。8月初,观众邀约工作全面展开,主办方将采用“内外兼修”的策略。一方面,主办方将针对行业内重点客户,精心组织专业观众团和专业采购团,确保行业内专业人士深度参与展会,促进精准对接与合作;另一方面,主办方面向全球进行广泛推广,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去年展会吸引了101个国际农业性国家的代表参会,今年我们有信心突破这一数字,计划重点邀约全球160多个农业国家的专业观众,为未来国际农机展在海外的举办奠定坚实基础。”柳松信心满满地说。
展会期间,中外农机贸易大会将再度举行,这一活动已连续成功举办四年,成效显著。今年,大会将继续聚焦国际采购商与国内企业的精准对接,通过搭建高效的贸易洽谈平台,促进国内外农机资源的优化配置与技术交流,推动中国农机企业更好地“走出去”,融入全球农机产业链。
图为2023年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场景,2023年展会举办地武汉国际博览中心也是今年展会举办地
规模与服务双升级 打造行业顶级盛会
本届展会在规模和规格上实现了全面升级。参展企业中,超过1000平方米展位面积的有8家;超过500平方米的约10家;中型企业维持在300~400平方米。“尽管受到实际场地限制,主办方不得不将所有申报企业的初始面积统一压缩10%~15%,但这并未阻挡企业参展的热情,各大企业依然积极利用这一平台展示最新产品与技术,力求在展会上脱颖而出。”柳松坦言,为了应对场地紧张问题,同时提高展馆使用效率,本届展会在展馆容积率上实现了重大突破。一般展会的容积率在55%~58%,而本届国际农机展通过科学规划与精心布局,将容积率提升至惊人的83%,在有限的场地内为更多企业提供了展示机会,充分体现了展会主办方的创新能力与服务意识。
此外,不少观众反应观展时间短、任务重。如何平衡“看”展的同时实现“听”展自由?柳松道:“今年,主办方将综合考虑国家政策导向、行业发展需求,对类似题材、重复题材或受关注度较低的论坛进行合理调整,同时根据行业新趋势,适时增设具有前瞻性和针对性的主题论坛,确保会议活动既能覆盖行业热点,又能满足参会者的实际需求,提升展会的整体质量与价值。”
距离开展还有2个多月的时间,为了确保展会的顺利举办,为参展企业和观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主办方充分调动内部资源,组建了8个工作小组,将协会全体人员,包括副会长和会长都纳入到紧张的筹备工作中。面对服务二十余万平方米展会的艰巨任务,主办方齐心协力、全力以赴,力求以有限的人力投入,为展会的成功举办提供坚实保障。
综上,本届展会无论是在政策落实、市场应对、行业推动、新技术推广,还是国际交流、规模服务等方面,都展现出了卓越的行业引领作用。展会将以强大的平台凝聚力,汇聚全球农机行业的顶尖力量,共同探讨行业发展新趋势,推动农机化向智能化、绿色化、国际化方向加速迈进,为我国乃至全球农业现代化建设贡献不可忽视的力量。让我们共同期待这场农机行业盛会的到来,见证行业的新变革与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