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27日,在2025中国国际农机展同期,从政策到实践推动粮食减损技术的应用 南南合作政策对话——2025粮食减损国际研讨会在武汉召开。会议由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中国办公室、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河南工业大学、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主办,湖北省粮食局、南京财经大学、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支持。来自津巴布韦、几内亚和埃塞俄比亚的国家代表,布隆迪、肯尼亚、赞比亚和马达加斯加等非洲国家驻华大使馆官员以及“非洲之角”国家粮食安全项目的各国学员等参加了会议。
世界粮食计划署驻华代表赵兵、尼日利亚总统人道主义事务与减贫高级助理办公室官员 Salisu Ismail SHARIFF、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外事司副司长张艳、河南工业大学副校长牛进平、中国农业机械化流通协会秘书长陈涛出席会议并致辞。世界粮食计划署中国办公室政策研究主管贾焰支持会议。
近年来,中国始终以实际行动践行粮食减损承诺,在粮食安全保障法中专门设立粮食节约一章,标志着全链条粮食节约减损进入了法治治理新阶段;建成5500多家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为农户配备了1000万套科学储粮装具,将农户的储粮损失率10年前的8%降到了3%左右;实施粮食绿色仓储提升行动,推进高标准粮仓建设,粮库储藏周期内综合损耗率控制在1%以内,建成23家粮食科技创新中心,让产学研融合催生的绿色储粮、适度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等技术惠及万千粮企。中国用政策的力度、技术的精度和实践深入证明,粮食减损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行动。我国与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中国办公室等组织深入协作,推动粮食领域南南合作,走深走实,为非洲、亚洲等发展中国家搭建粮食产后管理技术,储备管理体系等能力建设平台,分享各国在保障粮食安全,减少粮食损失方面的经验和成效,为保障全球粮食安全贡献了智慧和经验。
张艳在致辞中表示,当前全球粮食安全的形势依然严峻,减少粮食损耗重要性愈发凸显。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从政策到实践,推动粮食减损技术的应用,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各方期待,必将为国际社会深化粮食减损合作交流提供桥梁纽带。我们将以本次研讨会为契机,常态化长效化推进粮食减损走深走实,在全球粮食减损事业中持续发力,主动作为。一是加强交流分享,将中国在绿色储粮、产后服务、加工利用等领域的经验与各国的技术需求精准匹配,开展技术培训,支持更多发展中国家提升粮食检索的能力。二是推动交流共建,交流分享中国在粮食减损方面的政策举措,科技创新和具体实践。同时我们也愿意积极学习各国的先进做法,推动构建互学互建的交流机制。三是强化产学研协同,支持国内高校科研机构与国外同行建立合作联系,针对扬州检测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开展联合攻关,促进更多的创新成果转化成为实际生产力,使科技成为粮食减损的加速器。四是拓展减损共识,用好粮食减损国际研讨会等平台,交流各国粮食减损经验,推广减损及时增产理念,倡导更多国家企业社会组织参与粮食减损事业,构建全球协同共同行动的良好格局。
牛进平表示,粮食安全是关系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粮食能力安全是全球发展领域最紧迫的挑战。全球粮食安全形势严峻复杂,在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这天,国家主席习近平向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成立80周年致贺信。习近平指出,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为保障世界粮食安全、推动乡村发展和粮食体系转型、提高各国人民生活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习近平强调,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坚持依靠自身解决好14亿多人口的吃饭问题,并向有需要的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为保障世界粮食安全贡献了中国力量。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成立64年来,始终致力于世界范围内消除饥饿和贫困,改善营养状况,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作为河南省唯一的国家援外培训高校,河南工业大学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南南合作,深度参与全球粮食安全治理,与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主动参与国际粮食的选取、加工、仓储体系的建设,连续4年承办了粮食减损国际研讨会。依托河南省对外援助培训中心,为120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训了粮农官员和技术人员3600多人,先后为23个国家的137条粮食生产线提供工艺技术支持,在推动粮食减损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应对全球粮食危机方面持续贡献智慧和力量,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当前受气候变化、地缘、政治冲突以及经济动荡等多种因素的冲突,日益严峻的全球粮食安全问题更加突出。本次会议旨在通过南南合作政策对话,围绕粮食减损和机械化、智能化中心,推动小农适用技术的落地应用,开展研讨交流,及时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的生动实践,也是对世界粮食日主题的积极响应,是推动发展中国家探索粮食减损,谱写粮食领域全产业链节粮减损新篇章的有效途径。
在主题演讲环节,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孙辉就“中国粮食产后节粮减损科技与政策”主题,介绍了中国在粮食产后的全链条技术升级、标准建设、制度保证等推进节粮减损的经验,并展望未来仍要坚持法治、管理、机制和科技“四轮驱动”来保证节粮减损工作的开展,同时还将深化国际节粮减损科技交流和开放合作,构建全球粮食科技治理体系,共创良好创新生态。
世界粮食计划署津巴布韦办公室主任 Barbara CLEMENS分享了粮食减损国别实践的津巴布韦案例,农业农村部对外合作中心处长于浩淼介绍了中国发展援外推动技术落地,造福全球南方的成功案例和经验。与会的各国代表在讨论交流环节畅所欲言、深入沟通,共同为南南合作推动粮食减损贡献智慧和力量。
10月27日举行的粮食减损机械化与智能化创新分论坛中,围绕中国机械化减损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成功经验,创新融资推动粮食减损机械化,绿色仓储智能化技术的应用(粮食系统的数字创新)等主题,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研究员王建楠、厦门国贸创程融资租赁有限公司项目总监严松、浪潮华粮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邵辉分别进行专题演讲。
